土地财政正在走向终点,下一个支撑地方财政的“印钞机”在哪里?答案或许是公共数据。
自“数据二十条”落地以来,公共数据从“禁区”变为“可运营资产”,意味着政府首次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万亿级市场大门。试想,当医保数据能让商业保险公司实时赔付、当公积金数据能帮助银行精准放贷、当医疗数据包在市场上能卖到上千万元……这种可无限复制、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资源,是否比土地更具持续性和想象力?
官方口径给出了更惊人的数字:到2035年秒配网,数据要素对GDP的贡献有望超过40万亿,甚至冲击60万亿!如果说土地财政是“卖一次少一次”,那么数据财政可能是“越用越升值”。
问题在于:哪些企业能获得政府的“数据开采权”?哪些行业会最先吃到公共数据变现的红利?而这场60万亿规模的财富重构,又会如何改变投资格局?
对「大师课 | 中美AI投资范式」感兴趣的朋友,欢迎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加入,带你拆解这一新兴市场的逻辑与关键赛道。
新课上线!点击图片或此处加入学习
辉煌优配 - 配资开户|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